产品展示

江西省海绵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征求意见稿)

日前,江西印发《江西省海绵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相关产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有效提高、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为我省海绵城市建设和海绵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更好支撑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我省海绵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特制订本计划。

本计划所指海绵产业包括直接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材料及装备产业(如水泥制品、新型建材、复合材料等产业)和对海绵城市功能发挥有直接影响,需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传统产业。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在江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和海绵产业发展总体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积极唱响海绵产品“江西制造”品牌,奋力打造海绵产业“江西高地”,促进我省海绵产业高质量发展。

1.坚持高质量发展原则。围绕海绵产业链部署政策链、创新链、资金链,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协调融合、绿色生态、开放合作发展能力。着力创新动力、优化结构、做强产业、做大规模、提升层次。深化海绵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引导支持企业应用数字技术改造升级。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与海绵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海绵产业的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发展。

2.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原则。运用政策手段推动海绵产业要素流动和优化,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引导海绵产业聚集,促进优势海绵产业和特色工业园区发展。加强战略引领和规划引导,实施协同精准的政策措施,促进海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化机制推动信息、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向海绵产业、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集聚。

3.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企业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辩证统一,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海绵产业创新体系,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实现传统建材企业、机械装备企业向海绵产业靠拢,加快创新创造,使海绵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理念,增强绿色制造能力,重点增强海绵建材企业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能力,提高全流程绿色发展水平。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防治,发挥智能制造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进两化融合,推广海绵产业链绿色发展模式。

4.坚持产业集聚和示范推广原则。产业集聚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节约交易成本,带来技术的溢出效应和激励创新。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积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补齐补强核心关键环节,培育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突出萍乡市在海绵产业发展中的试点示范作用,对其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推广和复制。

5.坚持招大引强和引资引智相结合原则。坚持开放发展理念,通过招商引资、强强联合,引进海绵产品生产企业及相关装备企业,特别是积极吸引国内外海绵产业骨干龙头企业落地发展。鼓励海绵产业相关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引资与引智并重,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海绵产品及装备的技术附加值和国际国内竞争力,做大做强海绵产业,形成可持续开放型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6.坚持注重地方特色和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围绕各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深入剖析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实现海绵产业的发展与本地区特色产业形成内在的联动互补,促进共同发展。认真研究本地区的特色自然资源,紧密结合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以海绵城市建设急需的海绵建材和装备为导向,因地制宜的加快要素集聚,发展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海绵产业,实现海绵产业在各地的差异化发展,避免出现同质化、千篇一律式发展。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省海绵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企业发展形成新优势,产业聚集形成新格局,产业规模实现新跨越,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按照本计划海绵产业范围,2018年全省海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30亿,通过实施本计划,力争到2021年,全省海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1.做大做强产业。引导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实现错位、协同发展;引导海绵产业绿色发展,鼓励发展以尾矿砂、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材料的海绵产品,到2021年我省海绵建材产业产品固体废弃物在原料占比力争达到20%以上;提升海绵产业装备水平,加强海绵产业装备制造企业、相关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和应用单位的联系和对接,鼓励研究开发大型化、精细化、成套化技术装备;支持海绵产业装备制造首台(套)研发,引导鼓励使用本省先进技术装备和信息化系统。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海绵产业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推进海绵产业物联网探索。

2.培育企业和集群。引导传统建材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加快向新型海绵材料制造企业和海绵产业装备企业等方向转型;引进国际和国内海绵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促进我省现有优质海绵产业企业成长提升。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萍乡、南昌、抚州、吉安4个产业集群。培育3-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特色产业园区,培育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海绵产业龙头企业。

3.健全产业配套。引导鼓励企业、科研单位加大研发投入,攻克一批基础性、关键性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有关单位承担国际、国内、地方相关标准的组织编制工作,推动自主创新成果标准化。至2021年基本完成海绵产业规范标准的制订完善工作,建立协调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行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到2021年,力争形成海绵产业产品及相关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4.协力促进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海绵城市创新体系。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引进高技术企业、人才、等具体措施力争到2021年,基本形成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格局。培育和建设相关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3个以上,形成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新增海绵产业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20家以上,引进、培育海绵产业高水平技术创新团队10个以上。

将海绵产业发展与海绵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资源特点和海绵城市建设进程发展海绵产业。紧扣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发展相关技术和产品。充分利用现有传统建材行业产能进行优化升级和创新创造,促进企业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现有产品性能,满足现代城市对功能性材料、产品不断提高的要求,实现产品的高性能化、差异化和多样化;充分利用建材行业在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方面的优。

Leave a Reply